您当前位置:首页>前海自贸区>政务公开>制度创新与优惠政策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2017上半年制度创新成果汇总(一)

  一、投资便利化(21项)

  1、首创跨境缴税完善多元化缴税平台

  为加强深港合作,深圳国税局、地税局“跨境电子支票缴税”业务2017年于6月29日正式上线,成为继“移动支付缴税”后又一全国首创的新型税款缴纳方式。在协议缴税、POS机缴税、移动支付缴税等主要面向境内账户的缴款方式的基础上,“跨境缴税”主要面向境外账户,使深圳多元化缴税平台更趋完善,为纳税人提供了具有国际范的更加便捷多样的缴款方式选择。

  2、“三步走”探索税银合作新道路

  在全国加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强普惠金融发展及“科技兴税”的大背景下,深圳前海以税银合作为切入点,探索一条既与国际接轨又接深圳地气的好路子。

  税银合作总体实施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在线下推出税银合作1.0版,在前海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二步,在线上推出税银合作2.0版,在深圳实现“一网式服务”;第三步,在全国推出3.0版,推动全国形成税银大网络格局。目前,第一步“电子税务局走进银行”项目已经成功落地,前海国地税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城商行选取3家合作银行设置了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示范区,为纳税人提供纳税申报、发票代开等100余项涉税服务。据统计,截至6月26日,3家银行服务区共计为517户纳税人代开普通发票,占前海总代开户数53.25%,代开发票份数1544份,占总代开份数43.60%,代开金额7058.72万元,占总代开金额的24.78%。

  3、发布国内自贸区首个对外直接投资指数

  为全面展示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广度及深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指数体系。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指数是国内首创的地区性对外投资综合指数,从投资规模及质量、投资地区和投资行业设计指标体系,基本覆盖了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多角度反映自贸区的对外投资现状。纵向比较,从2014年一季度到2016年四季度,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指数基本保持了平稳向上的增长态势。此外,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对外投资的主要考量因素,如整体规模、投资质量、行业类别、项目额度、目的地以及“一带一路”层面等,具有时间宽度和空间广度特点。

  4、设立“内港通”助港企拓内地市场

  为帮助港企北上拓展珠三角和内地市场,解决其面临的注册、税务、法律和劳务等问题,并支持内地企业通过香港拓展“一带一路”机遇,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发起成立“内港通”。“内港通”包括政务一站通、对接、信息和培训共四个平台。一是通过举办政府招商推介会、实地投资考察等,为港企和内地政府提供项目对接平台;二是通过宣传内地的各项政策、产业扶持情况等,为港企提供政策咨询平台;三是宣传内地的各项政策、产业扶持情况、投资环境等,让港企在内地投资提供投资服务平台;四是通过专业信息数据服务,帮助港企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和最新政策动向,为港企把握投资机会和规避风险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内港通”启动仪式

  5、筹划“一带一路”创新项目国际路演中心

  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与国内外“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合作交流,前海正筹划搭建“一带一路”创新项目国际路演中心,汇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构建完善的项目孵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前海创新创业综合生态服务体系,力争将路演中心打造成为升级版的国际化“双创”平台,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创新创业项目的国际创业资本服务门户和枢纽。建立“路演+合作”运作模式,完善项目落地机制,打造集展示、签约、孵化于一体的路演中心。同时,通过深化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的合作,积极为路演项目引入资本元素,建立起路演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快捷通道。

  6、开展城市级基础设施BIM技术应用

  为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号召以及住建部关于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要求,前海市政工程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级基础设施工程全项目、全流程BIM应用,目的为实现前海复杂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深度构建智慧城市提供数字化基础,最终将前海合作区打造成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化建设,智慧化管理”的典范。前海市政工程引入BI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缩短工期、减少风险并降低建造成本。

  7、成立深港国际区块链孵化器

  前海发起成立前海深港国际区块链孵化器,依托全球区块链技术和资源,加快区块链创新型企业在前海孵化发展,这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深港合作的区块链主题孵化器。和一般孵化器不同,前海深港国际区块链孵化器还具有创业培训功能,提供包括团队管理、财税知识、法务处理,以及邀请区块链行业专家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知识。如有需要,还可以为入驻的创业团队或企业直接提供根据项目性质所需额度的天使投资服务,解决初期融资难瓶颈。

  8、构建“实人+实名+实证”立体办税“防火墙”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放管服”的指示精神,深圳市前海国税局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税警协作新路径,综合运用人证比对、印章识别设备、执法记录仪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办税环节“实人+实名+实证”验证,强化税收风险防控,构建立体式办税“防火墙”,将风险应对的覆盖面延伸到事前、事中、事后。

  9、“诚信纳税免打扰”管理新模式

  深圳地税从事中事后监管要求出发,率先在自贸片区推行全国领先、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诚信纳税免打扰”的风险管理工作模式,该模式以“风险管理+信息化+闭环管理”为特征,将管理对象从“企业”变为“数据流”,实现对诚信纳税人不打扰、对失信纳税人“管”到位。

  一是过程全流程信息化。从税收风险识别、任务推送、任务反馈到反馈评价的每一步,均实现系统支撑,减少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二是工作链条闭环化。以分析税收数据的“金山银库”为依托,建立产业税收风险模型,建立从风险疑点扫描到任务形成、再到传导应对、最后实现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推动管理水平螺旋式上升;三是组织方式高度协同。建立市局、基层局、科所三级统筹联动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抓好小部分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减少对诚信企业的干扰,也避免完全依托税收管理员个人经验的传统做法。该工作模式的建立,给税收工作带来深远影响,改变传统粗放、一把抓的传统管理模式,向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的税收管理转变,让诚实守信的纳税人感觉不到“管理”,营造良好的税收发展环境。

  10、落实前海“双15%”税收优惠新模式

  深圳地税依托大数据筛选和事中事后管理,对符合前海特有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实行“资格自主认定、优惠自动享受”,让符合产业准入目录和优惠目录的企业“足不出户”享受优惠,降低企业发展成本。一方面,推行“网上自行申报”模式。纳税人在前海办理日常网上申报的同时,即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率先实现减免税从“即报即享”改为“不报即享”、从“即来即办”改为“不来即办”。除此以外,在自贸片区还率先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简化全部减免税事项,228项税收优惠不报即享,占总数的81%。另一方面,加强对疑似不符合前海税收优惠的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推送风险任务,2017年以来,累计生成风险31户次,合计补税367万元。

  11、推出“手机市民通”项目

  “手机市民通”是前海通公司在原有“手机深圳通”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的一项创新专属服务产品,用户在深圳市民通APP开通信用支付功能后即可实现在深圳的公共交通领域(如公交、地铁等)消费时享受“先消费、后扣费”等功能,再也不用担心卡里没钱或充值网点不好找。“手机市民通”具有三方面的创新。一是交通支付方式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公共交通领域消费中交通卡预付费的模式,首创了“后付费”的模式;二是金融IC卡应用的创新,将交通卡与银行金融IC卡快速结合,使银行卡在交通领域能够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三是移动支付和用户实名制的创新,实现13.56M(NFC)和2.4G(RCC)技术的全兼容,且实现用户实名认证,解决交通卡用户难以实名、卡片不能挂失的问题。“手机市民通”项目荣获“国家金卡工程2017年度金蚂蚁奖—创新产品奖”。

  12、推进电子税务局二期建设

  全面推开“营改增”以来,深圳国税管户已超过200万户,人均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服务纳税人超过800户,90%以上的纳税人已经习惯通过互联网办税。深圳国税积极推进电子税务局二期建设,手段包括:引入混合云新架构,促进及时响应需求的变化;搭建税务工作平台,促进前台后台业务贯通;注重大数据分析应用,促进智慧税务生态建设;坚持四个全面覆盖,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立足四个基本规范,促进服务标准优化升级。在申报期,电子税务局承担了96%以上的申报量,面对单日27万笔申报最高记录,仍然实现了系统稳定运行,使纳税人办税更加方便、快捷。

  13、推出“问税”2.0——多语种咨询服务平台

  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营改增”等一系列税收新政策的推行,深圳国税服务的纳税人数量迅猛增长,纳税人的咨询需求日益旺盛,原有的涉税咨询服务途径难以满足纳税人特别是外籍人士的咨询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深圳国税推出了多语种版“问税”平台,构建具有国际范、专业化特点的现代化税务人才培养体系“深圳版”。主要做法包括开发多语种版“问税”平台,组建多语种咨询团队,建立多语种税收知识库等。问税平台坚持“互助、开放、共享”的理念,将互联网互动问答平台与纳税咨询结合,充分利用现有12366业务知识库的庞大资源和国税网站、办税指南等数据源,实现常见涉税问题和已解决的涉税问题的自动识别和应答,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和拥有丰富税收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入驻平台,实现涉税问题的互问互答和专业服务。

深圳市国家税务局“问税”平台

  1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园区智能化管理模式

  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要求日益提高,而安全事故往往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这就对巡检管理工作在实现实时化、规范化、可视化、科学化、数据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动信息化与行业深度融合,智能巡更巡系统集成RFID、GPS、二维码、无线网络通信、大数据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有效的在园区智能化管理、安全防范、智能办公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严格保障生产设备、特种设备等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形成集受理、派发、推进、监督、考核“五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实现跨地域、多部门的立体联动模式,打造前海营商环境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精准掌握人员巡查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科学、准确的考核依据。

  15、设立总部经济项目信息库优化总部项目跟踪手段

  为推动总部经济集聚,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针对总部类产业项目专门设立“前海总部经济项目库”,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了对重大项目的综合服务保障,动态汇总整理跟踪对前海发展至关重要的重大总部项目信息,每个项目落实到人,持续跟踪更新。同时调动银行、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招商力量资源,实现了对重大项目的全流程服务,并随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着服务链条的延伸,将招商引资部门、审批部门、服务部门有机联系,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服务的有效衔接。引入玉山银行、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总部项目。

  16、创新产业资金管理模式

  在详细对比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市其他区等其他国内现代服务业集聚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前海企业发展现状,前海出台第一个产业扶持专项政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部企业认定及产业扶持资金申报指南》,以企业资质为评价指标进行扶持,着力引入和培育总部企业,总部认定标准和扶持标准指标客观公开透明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初审评估,充分化解廉政风险;修订综合试点资金管理办法,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精准扶持,与以企业资质为载体的扶持方形成补充,实现对前海所有企业、产业扶持的全覆盖。

  17、通过银行“一站式”办理金融账户完善社保登记信息业务

  自2015年7月起,深圳市推行包括社保登记在内的“五证合一”商事登记改革,按照现有流程,新注册企业虽然完成了社保登记,但仍然需要到银行网点开设企业金融账户,并到社保机构注册企业编号、领取密码以及完善银行信息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前海的新注册企业激增,据统计,平均每月新增社保登记企业超过千家。为更好地方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注册企业就近办理社保业务,深圳市社保局委托中信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4家银行共8个网点窗口代办前海新注册企业完善社保登记信息业务,为落户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企业提供极大便利。2017年4月11日起,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成立企业无需前往各社保机构办理企业社会保险登记,只需在开立基本户时,直接在试点银行网点同时办理社保登记后续事宜,实现“一站式”办理金融和社保业务,提高办事效率。

  18、制定前海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铁安保区设计施工审批程序

  前海地质情况复杂,轨网密度高。为保证前海既有地铁线路运营安全,同时顺利进行地铁沿线地块开发,2016年,深圳市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研究制定了《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地铁安保区基坑技术导则》,从设计技术要求、第三方监测要点和施工工法等方面,指导和规范前海地铁安保区基坑工程设计、第三方监测和现场施工。同时研究制定了《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地铁安保区基坑、桩基础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审批程序》,从简化地铁保护审查流程、加快地铁保护审查速度、完善前海地铁保护审查技术文件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依据上述导则,深圳市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组织设计单位完成了地铁11号线洞内、外保护工程的设计,并顺利完成施工,为2017年11号线沿线弘毅地块、二单位五街坊和冠泽地块顺利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梦海大道跨地铁1号线和要素交易广场地铁保护工程,皆在顺利推进。

  19、率先发布“前海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作为前海规划落地的执行单位和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深圳市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2016年率先启动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并于2017年举办发布会,全面发布“圆梦文化”体系,发布了包括战略使命、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在内的一整套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全面展现了前海建设者的风貌,为凝聚力量、打造品牌、传递发展坚定信心,为让广大员工以更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前海的开发建设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20、制定《项目预验收管理办法》提高工程验收质量

  项目预验收是在现行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办法基础上,为保证项目移交质量而设置的内控程序,是在初验整改完成后竣工验收之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组织的一次对项目完成情况、质量的全面验收。预验收管理办法由建筑工务署工程督导处负责,针对不同项目类别形成对应预验收工作小组,并请第三方评估单位负责预验收工作及预验收评估工作。管理办法严格要求了各项目申请预验收具备的条件,并规定了工程预验收的具体工作程序,要求所有项目通过项目预验收后即可进入项目竣工验收程序。项目预验收综合判断为不通过的,则重新组织预验收,直至通过为止,同时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处罚。建筑工务署制定预验收管理办法以来,在提高项目移交质量方面有显著成效,从验收管理制度上践行了质量提升年的各项要求。

  21、试点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制定粤港、粤澳游艇出入境便利化措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四部委联合发函,同意《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深圳、广东和珠海检验检疫局三局联合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细则(行)》。首批指定的游艇出入境口岸包括广州南沙客运港口岸、太子湾邮轮母港、珠海九洲港口岸和珠海万山港口岸,首批指定的游艇停泊码头包括南沙游艇会码头、太子湾邮轮母港游艇码头、深圳湾游艇会码头、横琴法拉帝游艇码头、横琴长隆游艇码头等。港澳游艇即使前往未对外开放的游艇码头,也可以按照“定点停靠、就近联检”的原则入境通关,且可实施电讯检疫、免办《登轮许可证》、免办搭靠手续等便利化措施,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

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全景